您的位置: mg娱乐-mg娱乐电子游戏4155 >新闻中心>媒体谈林>详细内容

【中国绿色时报】绿色使命 接力前行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11-06 13:08:20 浏览次数: 次 【字体: 】

以山川为伴,与风雨同行。作为生态建设主力军的林草工作者们,用坚韧不拔的毅力,在荒芜与葱郁之间默默耕耘,书写着生态文明的壮丽篇章。

  他们肩负着修复绿水青山、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,高山峡谷、茫茫大漠,都留下了他们坚定的身影。地形复杂、气候多变,这些困难非但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,反而激发了他们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决心。

 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,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人物。他们植绿护绿,不畏艰难险阻,以汗水浇灌希望,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林草事业。

  这些先进典型不仅是个人的荣誉,更是对全体林草工作者的鼓舞和激励。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。

  马永顺

  从伐木模范到育林英雄的绿色传奇

  马永顺,一位在中国林业史上镌刻下不朽印记的林业英雄,他的事迹和精神如同一股强大的绿色力量,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投身于祖国的绿色事业之中。

  1948年东北解放后,马永顺来到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,成为红旗下第一代林业工人。早年,他作为伐木模范,凭借出色的技艺和不懈的努力,创造了全国最高伐木纪录,并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方法,为国家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  然而,马永顺并没有止步于此。退休之后,他毅然转变身份,成为一名育林英雄。从1982年退休到1999年底,他坚持不懈地造林17年,共植树5万多棵。他不仅在自己家附近的山上植树,还动员全家人、祖孙三代一起参与到植树造林的伟大事业中。1995年,他在山上建立了“马永顺林”育林基地,誓言要代代相传,持续造林。他用行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。

  马永顺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。他先后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“全国十大绿化标兵”“林业英雄”等荣誉称号。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,他更是被评为“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”。马永顺的一生,是绿色事业的奋斗史,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。

  余锦柱

  尖子岭上的绿色守望者

  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海拔1400多米的尖子岭上,余锦柱,一位林业局的水口瞭望台瞭望员,自1978年起便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望远镜,开始了自己长达41年的绿色守望。他坚守在瞭望台上,守护着50多万亩的林区,用顽强的毅力书写着森林防火的传奇。

  41年间,余锦柱历尽艰辛,实现了管护区4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佳绩,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。他业务精湛,总结出监测火情的“二十四字诀”,预报准确率高达99.7%,这一成果被列为国家森林防火教材推广应用,为森林防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  余锦柱的工作条件极为艰苦,但他从未有过怨言。他常年生活在瞭望台上,与家人聚少离多,每到森林防火戒严期,更是好几个月不能下山。尽管如此,他依然坚守岗位,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这片林海。

  他的事迹和精神感动了无数人,先后荣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“全国劳动模范”“林业英雄”等荣誉。难能可贵的是,余锦柱的这种精神也传承给了他的儿子余宏亮。2013年,余宏亮从深圳回到家乡,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望远镜,继续守护着这片林海。余锦柱一家三代人接力守护50万亩林海的故事,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的佳话,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绿色事业,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。

  孙建博

  永不言弃的“林业英雄”

  孙建博,一位永不言弃的“林业英雄”,自1996年担任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场长以来,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,引领林场走上了绿色变革之路。面对负债累累、濒临绝境的小林场,他大胆改革,勇于开拓,将一个植被稀少的石头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,该林场在国有林场中率先实现了山绿、业兴、人富。

  在他的领导下,原山林场不仅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,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。孙建博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带领林场职工艰苦创业,将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,再进一步转化为金山银山。他提出发展森林旅游,成功建设了多个旅游景点,使原山林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,为林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
  孙建博的杰出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,他先后荣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“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”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“全国自强模范”“林业英雄”等荣誉称号,成为全国林业系统的楷模和标兵。他的事迹不仅展现了林业人的坚韧和担当,更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。

  郭万刚

  治沙英雄的绿色承诺

  郭万刚,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的治沙英雄,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,书写了一段治沙造林的传奇。他的家乡八步沙曾长期遭受风沙侵袭,生态环境极其恶劣,但郭万刚没有退缩,而是毅然决然地接过父亲的铁锨,成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。

  在治沙过程中,郭万刚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。他曾在沙暴中险些丧命,也曾因资金短缺而一筹莫展。但他没有放弃,而是带领林场职工不断探索治沙方法,最终总结出“一棵树,一把草,压住沙子防风掏”的有效方法。经过连续苦干,八步沙林场实现了从黄沙漫漫到绿树婆娑的蜕变。

  郭万刚还带领治沙团队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地段进发,经过十几个春秋的奋力拼搏,成功治理了多处沙患,在沙漠腹地再造了一个八步沙。如今,八步沙林场已经成为一个物种丰富、生态优美、生机盎然的林业观光景区。

  他荣获“林业英雄”称号,八步沙林场在他的带领下成为全国林草系统的一面旗帜。

  王有德

  科学治沙探路人

  王有德是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、局长,他的一生与沙漠紧密相连,与绿色事业共舞。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,他带领职工披荆斩棘,营造防风固沙林60多万亩,控制流沙近百万亩,成功阻挡了沙漠的南移和西扩,为宁夏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  王有德不仅是治沙的勇士,更是科学治沙的先驱。他注重实践与创新,探索出“五位一体”防沙治沙综合发展模式,实现了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。他的治沙成果和先进事迹,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,先后荣获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“全国防沙治沙英雄”“改革先锋”等荣誉称号。2019年被授予“人民楷模”国家荣誉称号。

  王有德的事迹和精神,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治沙事业的前行之路,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绿色事业,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。

  石光银

  绿动毛乌素的治沙英雄

  石光银,陕西省榆林市的治沙造林模范,他的名字与荒沙碱滩的抗争紧密相连,与绿色长城的崛起交相辉映。40多年来,他始终坚守在治沙造林的第一线,用汗水和智慧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了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屏障,彻底扭转了“沙进人退”的恶劣局面。

  石光银不仅是治沙的勇士,更是创新的先锋。他成立了治沙公司,承包治理荒沙,带领乡亲们三战“狼窝沙”,以顽强的毅力和科学的方法,使5.8万亩沙地造林成活率高达90%以上。他几十年如一日,带领群众植树造林、治理荒沙,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,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  在治沙过程中,石光银不断创新方法,提高造林成活率,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。他荣获了“全国防沙治沙英雄”称号,成为治沙事业的杰出代表。

  牛玉琴

  治沙事业的巾帼英雄

  在陕西省榆林市,有一位名叫牛玉琴的普通农村妇女,她以惊人的毅力和决心,投身于治沙事业,创造了一段绿色传奇。自1984年起,牛玉琴以家庭承包的形式,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沙区种草种树,治沙绿化。她不畏艰难,不惧风沙,用汗水和智慧,将一片片茫茫荒沙变成了绿洲。

  经过不懈的努力,牛玉琴成功治理了11万亩荒沙,林草覆盖率高达80%,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治沙奇迹。她的成就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,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。牛玉琴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,她成为治沙事业的巾帼英雄,荣获“全国防沙治沙英雄”称号。

  牛玉琴的治沙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她面临着资金短缺、技术难题、风沙侵袭等多重挑战。但她从未放弃,而是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,一步步走到了今天。她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在治沙造林方面的坚韧和毅力,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绿色事业。

  石述柱

  沙海绿洲守护者

  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,石述柱被授予“全国防沙治沙英雄”称号。自1955年起,他便以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,带领村民们与肆虐的风沙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殊死搏斗,最终在茫茫沙海中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。

  石述柱立下“豁出一辈子,干好一件事”的宏伟誓言,将全部心血倾注于治沙造林事业。半个世纪以来,他带领村民们顶风冒沙,栽植防风固沙林7500亩,压设沙障80多万米,固定流沙8000亩,使昔日的荒滩沙地彻底改头换面,变成了如今林茂粮丰、鸟语花香的绿洲。

  石述柱不仅是一位勇敢的治沙战士,更是一位智慧的生态守护者。他深知科学治沙的重要性,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,成功创造出了黏土沙障与林木封育相结合的“宋和样板”。这一独特的治沙模式,被科学家高度评价并命名为“民勤模式”,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防沙治沙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。

  殷玉珍

  在沙漠中播撒希望

  在广袤无垠的内蒙古自治区,有一位名叫殷玉珍的普通农村妇女,她以超乎寻常的坚韧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,在毛乌素沙漠深处书写了一段治沙造林的绿色传奇,被授予“全国防沙治沙英雄”荣誉称号。

  1985年,殷玉珍嫁到了位于毛乌素沙漠腹地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。面对这片被风沙肆虐、寸草不生的荒漠,她没有选择退缩,而是以一种无畏的勇气,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治沙造林的征途。在那个艰苦的年代,她和丈夫一起,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,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,在沙漠中播撒着绿色的希望。

  沙漠的恶劣环境,对于殷玉珍来说,是一场场严峻的考验。但她从未被困难所吓倒,而是以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,与风沙进行着顽强的斗争。她和丈夫在沙漠中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沙生植物,用汗水浇灌着每一株幼苗,用爱心呵护着每一片绿叶。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,殷玉珍终于将昔日的荒漠变成了绿洲,数万亩的荒漠在她的手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。

  殷玉珍的治沙成就,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,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。她的绿色事业,如同一股清泉,滋润着这片干涸的土地,为沙漠带来了生命的希望。

  古浪县八步沙林场“六老汉”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

  三代愚公矢志治沙退沙

 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、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。20世纪80年代初,郭朝明、贺发林、石满、罗元奎、程海、张润元6位村民,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,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,承包治理流沙。

  以“六老汉”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,矢志不渝、拼搏奉献,科学治沙、绿色发展,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。他们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“沙逼人退”到“人进沙退”的绿色篇章,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  如今的八步沙林场,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山银山”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“六老汉”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也被授予“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群体”称号。


×
网站地图